查看原文
其他

考证 | 家喻户晓的万户飞天故事,竟然是外国人编的

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悠拉悠漫画 Author 火星章鱼悠拉悠

科友投稿


作者:悠拉悠

(科学声音新媒体科普创作训练营第一期学员 优秀作业)


2018 年 8 月,我在偏僻的青海城市德令哈发现了一个高大上的天文科普馆。其中的历代天文故事展有这么一段:



人类最早的飞天尝试——万户飞天

传说明朝时期,我国一个叫万户的官员把 47 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,自己坐在椅子上,双手举着大风筝,想利用火箭的推力,飞上天空,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。不幸火箭爆炸,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。这是古代人民渴望飞天的梦想。



图:科普馆故事展板


这就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万户飞天故事。但是,那天从天文馆出来,我突然冒出一个考据的冲动,我想知道这个故事到底史出哪里。一番检索下来,我从好奇爆棚到风中凌乱,我万万没有想到,万户飞天竟然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故事


古籍查无万户此人


说到这个万户的名字,可能人们容易误会是啥官职,但不是。锦衣卫有千户、百户,唯独没有万户。在网上初步检索资料,我就发现这个故事的记录混乱不一,有的说他是朱元璋抗元的部下陶成道;有的说他是朱棣时期大战瓦剌的能工巧匠;有的说他是成化年的富二代。朱元璋建国的时候是 1368 年,朱棣与瓦剌交战的时间大约在 1410-1414 年左右,朱见深的成化年已经到了十五世纪晚期,不同说法的时间差也太长了点。


很显然,万户的资料没有出现在任何一本正史文献之中。《明实录》、《明史》、名家考据、考古证据,我没搜索到任何线索。关于陶成道,百度给出了这么一段:




《苍溪陶氏世系表》

第一四六世陶成道,俊美子,在元名广义,在明名成道,字思温,又字焦玉,号东宁伯,又号火器神,元至大元年正月初六日生,有文武名……至正十八年太祖下婺州,府城人望望见城西有五色云如车盖,以为异,纷纷报与成道,成道与子景初前往探望,方知是太祖军到,遂领三百弟子从太祖,献火器神功技,以咨议军器用,明洪武时以才累官兵部侍郎,以祖传用军策裔孙,自着火器神留名。



然而,这本在嘉靖年间遗留的《苍溪陶氏源流》就是本家谱,信源存疑;陶成道只做火器,里面一个字也没有提风筝和飞天椅;五色云显然是指太祖祥瑞而不是火药,明朝擅长火器的人可多呢,神机营专管火器。于大猷、戚继光都是火器推广者,就认定万户是这个陶成道也太草率了点;另外陶成道的名字也和“万户”两字差太远,无法与之发生任何联系。也不知道百度提到的“事迹与故事基本符合”是哪里符合?


那万户到底来自于哪里?这一件脑洞大开的事情,难道说是后人杜撰的?


万户系出口转内销


原来,这是“歪果仁”的书中传奇。诸多万户故事变种,都能追溯到 1945 年的一本书籍——《火箭和喷气式飞机 Rockets and Jets》,作者是赫伯特·S·基姆(Herbert Spencer Zim),一位高产科普作者和教育家,现在亚马逊还能买到这本书。这本书中记录的故事大致是这样:



公元 1500 年,有一个叫“WanHu”或“WanHoo”的中国官员举着俩风筝,试图用一把绑着 47 枚大型火箭的椅子飞向月球。他有 47 个仆人拿着火把,冲上前去点燃引信。过了一会儿,伴随着滚滚浓烟,传来了一声巨大的轰鸣,仆人们目瞪口呆。烟雾散去,椅子和 WanHoo 都飞……不对,是都炸成飞灰。



但公元 1500 年已经是弘治年了,并不是成化或洪武年。后来的中文翻译统统叫他万户,但怎么看都是翻译成“万虎”或者倒过来叫“胡万”更合适。


其实同年还有另一个作家乔治.爱德华.彭特雷(George Edward Pendray),写了一本《即将到来的火箭时代 The Coming Age of Rocket Power》,其中也有这个故事。万户飞天就此传开,被各类媒体书籍引用,衍生出不同的版本(包括木匠版、富二代版、陶成道版),近年甚至一次又一次地和中国的航天事业结合在一起。但是书里都没有给出任何出处,那谁知道这是啥古代文献的记载,还是作者听中餐馆老板讲的龙门阵?


NASA(美国航空航天局)官网上还有这么一副图,旁边简要叙述了万户如何飞天:

需要注意的是,故事和图片是放在“古代火箭”那一页中的。其中讲述了好些古代飞人传说,包括大家很熟悉的伊卡洛斯 Icrus 粘上翅膀飞跃克里特岛的希腊神话。NASA 显然不会认为这也是真的,这只是对古人好奇精神的认可。


维基百科给出了这个故事的更早出处,是一个叫沃特金斯John Elfreth Watkins (1852–1903)的人,发表在《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》1909 年 10 月刊上的文章。沃特金斯的资料不多,他是位工程师,曾任美国国家博物馆机械技术馆长。虽然古老,好在我在过期杂志网站 JSTOR 查到了这一页:



Tradition asserts that the first to sacrifice himself to the problem of flying was Wang Tu, a Chinese mandarin of about 2,000 years B.C. who, having had constructed a pair of large, parallel and horizontal kites, seated himself in a chair fixed between them while forty-seven attendants each with a candle ignited forty-seven rockets placed beneath the apparatus. But the rocket under the chair exploded, burnt the mandarin and so angered the Emperor that he ordered a severe paddling for Wang.


传说第一个将自己献身于飞行难题的人是 Wang Tu,一位约公元前 2000 年的中国官员。他建造了一对大而平行的水平风筝,将自己的身体置于一把下方固定了 47 枚火箭的椅子,由 47 个侍从手执蜡烛点燃。但椅子下的火箭发生爆炸,将官员点着,因此惹怒了皇帝,下令罚他吃一顿重重的戒尺。



这就是目前能查到的最早出处。全文和后来版本差不多,只不过万户活下来了,还被皇帝鞭打。看起来确有其事,但是——


《科学美国人》现在是 SCI 较为核心的科学期刊中的一种本,但那是一百多年前的文章,不是正式的论文,当时的审稿制度以及对信源的要求与今天都不可同日而语,这一小段文字也没有提到任何信源;1903 年去世的沃特金斯怎么把文章发在 1909 年的期刊上也得打个问号;还有,文中人的名字是 Wang Tu 不是 Wan Hoo。


更加令人生疑的是,文中说这位 Wang Tu 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 2000 年!怎么从大明朝跑到夏朝去了?火药可是隋唐时期才被炼丹道士发明的,而公元前 2000 年的中国还在新石器晚期,人们在土罐子上画着蛙,别说火药,椅子都还没发明。


所以,这段文字极像随口胡诌。


我给万户画个像


万户的火箭椅加异国风情的幻想过于猎奇,加上蓬勃的时代背景,导致这个故事广为流传,在美国的名气远远大于中国。大家都爱看的《功夫熊猫》、知名游戏公司 Bioware 的《翡翠帝国》中都有飞天火箭椅的典故。美国一档电视节目《流言终结者》还做了实验,结果是椅子和假人被烧得面目全非,证实了这位万户如果不是查无此人,就是死于非命。


当这个故事传入中国,不少知名学者都用它来举例子做文章。


而月球上,也有一座以万户命名的环形山,在 google moon 就可以找到这个地点,输入Wan-Hoo就能看到:



环形山的命名一般都是来自各个国家的知名科学家和思想家,以中国人命名的环形山还有祖冲之、张衡等,以及这个美国人很熟悉的万户。


综合我所了解的情况,我们不妨这样假设:


  1. 有个中国人叫万户、万虎或王图。

  2. 他喜欢研究火器还辅助过朱元璋或朱棣,但在本国没有留下任何记载,仅有的也似是而非,语焉不详。

  3. 他点火自爆了。

  4. 他的自爆过程仅被一个歪果仁(也许是个传教士)看到,歪果仁回去写到了自己的书里,还把时间改成了公元前 2000 年。

  5. 这本歪果仁的文献被沃特金斯先生发现,他转述到自己的文章中,处于某些目的完全不想提到原文作者。


但是,这么多假设……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,我们为什么不假设没有万户?


也许你会说,NASA 都命名环形山了,还纠结个啥,就当文学创作呗。如果写一部以这个万户为主角的幻想小说——大明蒸汽朋克元素,我认为是妥的,想想还觉得蛮兴奋。


但不少媒体书籍讲述万户故事时,都将这故事当做史实,甚至扩充成八竿子打不着的陶成道,用来当做当作古代中国科技的骄傲。但我认为不合适。虽然牛顿并没有被苹果砸头,伽利略没有在比萨斜塔上丢铁球,这些故事还是传播得很顺利,可是万户这人都莫须有,不能说是一回事。比如看一部打着考据招牌的电视剧,里面朱元璋开心的地吃起了番茄炒鸡蛋和青椒土豆丝,那这剧的观感可要打好些折扣了——因为这几种农作物都产自美洲,在大航海时代之前端上中国人餐桌可能性太低。


在宣传天文学这件事上,我觉得用“万户飞天”无可厚非,毕竟这故事太有趣,人们脑子里会立马出现鲜活的图像,小朋友听了也会很开心。但是必须要提醒大家:万户传达的是一种精神,他代表我们从古至今旺盛的好奇心,然而他的故事并不是事实。


实事求是地注明这件事没有文献实证,这才是科普的求真之道。

图:本文作者悠拉悠创作的插图


【参考资料】

https://history.msfc.nasa.gov/rocketry/tl1.html
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Wan_Hu

Vol. 101, No. 14 (OCTOBER 2, 1909), pp. 243-245

https://www.jstor.org/stable/26007606?seq=1#page_scan_tab_contents

https://www.google.com/moon/#


想看更多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

访问悠拉悠漫画 ◣


科学有故事

汪诘微信小号

106113408


--------


微信商务联系

40000959



科友的稿件真棒,点一下作为鼓励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